|
|
|
 |
教研论文 |
 |
|
|
发布人:admin 时间:2016-12-29 已被浏览 43 次
|
|
让文学课教学回归文学的理论探索与实践
Make Literature Course Teaching Return to the Literary Theoretical Probe and Practice
赵义山 万伟成
摘 要:长期以来,高校中文专业文学课教学一直重视从历史本位主义出发的社会伦理与思想文化内涵,忽略了文学文本自身的体式构成与审美特征,文学课教学的文学性被逐渐淡化甚至消解,由此造成中文专业学生理论认识与写作实践的脱离以及理论认识片面化等问题.文学课教学应坚持文学本位主义原则,从有关问题的理论探索入手,对教材的编写和课堂教学等多方面进行改革.
关键词:文学;教学改革;历史本位;文学本位
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444(2004)04-0550-04
作者简介:赵义山(1954-),男,四川南部人,佛山大学中文系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与教学.
作者单位:赵义山(佛山大学,中文系,广东,佛山,528000)
万伟成(佛山大学,中文系,广东,佛山,528000)
参考文献:
[1]赵义山.文学史编写中的历史本位主义批判[J].学术研究,2001,(1).
[2]赵义山,李修生.中国分体文学史·前言[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3]吕薇芬.以文学为本位的尝试[N].光明日报·书评周刊,2001-11-08(1).
[4]郭英德.别开生面的文学史著作[N].中国教育报,2001-11-1(8).
[5]参加编写四卷本<中国分体文学史>教材的13院校分别是:北京师范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河南大学、西南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江西师范大学、佛山大学、新疆教育学院.
收稿日期:2004年2月15日
出版日期:2004年7月20日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