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教研论文 |
|
|
|
发布人:admin 时间:2016-12-29 已被浏览 37 次
|
|
序号 |
论 文 题 目 |
作 者 |
发 表 刊 物 |
发表时间 |
1 |
明散曲发展史之重新认识 |
赵义山 |
中国社会科学 |
2006年第1期 |
2 |
关于康海的散曲创作 |
赵义山 |
文学评论 |
2005年1月 |
3 |
近几年散曲研究的新进展与相关问题思考 |
赵义山 |
文学遗产 |
2006年第3期 |
4 |
“嘌唱”考论 |
赵义山 |
文学遗产 |
2004年4期 |
5 |
明永乐至成化间散曲文学衰微探因 |
赵义山 |
学术月刊 |
2004年12期 |
6 |
论承前启后的重要曲家汤式 |
赵义山 |
四川大学学报 |
2004年1月 |
7 |
元明散曲比较论略 |
赵义山 |
戏曲艺术 |
2005年2月 |
8 |
散曲学学理意义刍议 |
赵义山 |
中国文学研究 |
2004年1期 |
9 |
试论分南北曲进行学批评的得失 |
赵义山 |
戏曲艺术 |
2004年04期 |
10 |
中国文学史编写问题三人谈 |
赵义山 |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
2004年01期 |
11 |
晚明女曲家徐媛初论 |
赵义山 |
苏州大学学报 |
2004年4期 |
12 |
散曲学的成绩与危机 |
赵义山 |
中国韵文学刊 |
2004年1期 |
13 |
论稼轩俗词的曲体特征及其意义 |
赵义山 |
中国散文学刊 |
2005年1月 |
14 |
梁廷枏《断缘梦》杂剧简论 |
赵义山 |
梁廷枏暨第六届中国散曲研讨会论文集 |
2003年12月 |
15 |
散曲学的成绩、危机与对策思考 |
赵义山 |
梁廷枏暨第六届中国散曲研讨会论文集 |
2003年12月 |
17 |
毛批《琵琶》的理论贡献 |
李克和 |
湖北大学学报 |
2006年第1期 |
18 |
中西“空白”之比较 |
李克和 |
外国文学研究 |
2005年第1期 |
19 |
李贽的曲学贡献 |
李克和 |
武汉大学学报 |
2005年第4期 |
20 |
论《释氏源流》的文化价值 |
李克和 |
湘潭大学学报 |
2005年3期 |
21 |
《试析中西文论中的空白范畴》 |
李克和 |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 |
2004年2期 |
22 |
无为有处有还无 |
李克和 |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 |
2003.第2期 |
24 |
从建安、正始到东晋的酒诗演进 |
万伟成 |
江西社会科学 |
2006-11 |
25 |
酒诗词文化模式和类型的层次递进 |
万伟成 |
农业考古 |
2006-06 |
26 |
西周、春秋酒礼与〈诗经〉酒诗的创作与传播 |
万伟成 |
农业考古 |
2005-06 |
27 |
魏晋文人饮酒的自觉意识 |
万伟成 |
哲学与文化(台湾) |
2006-05 |
28 |
赠远 |
万伟成 |
诗刊 |
2006-09 |
29 |
中国酒信的结构体系、社会影响及其趋势特征 |
万伟成 |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 |
2006-05 |
30 |
我饮不尽器,半酣味尤长:苏轼诗酒人生的哲学诠释 |
万伟成 |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 |
2005-06 |
31 |
辛弃疾酒词的酒神精神研究 |
万伟成 |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
2004-6 |
32 |
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陶渊明诗化了的酒与酒化了的诗 |
万伟成 |
九江师范学院学报 |
2007-01 |
33 |
梁廷枏著述叙略 |
万伟成 吴宝祥 |
梁廷枏暨第六届中国散曲研讨会论文集 |
2003年12月 |
34 |
文学史上的群体排列描写现象 |
万伟成 贺仁智 |
国际黄峨学术研讨会第八届中国散曲研讨会 国际会议论文集 |
2006 |
35 |
黄峨学术暨第八届中国散曲学术研讨会综述 |
万伟成 贺仁智 |
中国韵文学刊 |
2006,2 |
36 |
黄世仲小说观念刍论 |
文际平 |
佛山科技学院 |
2006,05 |
37 |
论汉代反复古文学思想的逻辑进程 |
陈恩维 |
内蒙古社会科学* |
2004年12月 |
38 |
创作、批评与传播——论建安同题共作的三重功能 |
陈恩维 |
中国文学研究 |
2004年12月 |
39 |
中国复古文学思想的历史与逻辑起点 |
陈恩维 |
东方丛刊 |
2003年11月 |
40 |
论曹植的拟赋及其创作成就 |
陈恩维 |
苏州大学学报* |
2005年6月 |
41 |
论拟骚之作的文体价值 |
陈恩维 |
云梦学刊 |
2004年4月 |
42 |
中诗史的独特观照 |
陈恩维 |
书品 |
2004年4月 |
43 |
司马相如的拟作与汉赋之定型 |
陈恩维 |
南阳师院学报 |
2004年1月 |
44 |
先唐诔文写哀内容的变迁及其文学化进程 |
陈恩维 |
贵州文史丛刊 |
2004年2月 |
45 |
试论扬雄赋的模拟与转型 |
陈恩维 |
中国韵文学刊 |
2003年12月 |
46 |
嵇康诗风新论 |
陈恩维 |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 |
2003年10月 |
47 |
先唐诔文述德内容的变迁 |
陈恩维 |
广西师大学报 |
2005年1月 |
48 |
傅玄与魏晋之际文学变迁 |
陈恩维 |
宁夏大学学报 |
2005年第3期 |
49 |
一部民族诗学的奠基之作 |
陈恩维 |
中国图书评论 |
2005年第10期 |
50 |
设论文的魅力及其魅力的失落 |
陈恩维 |
韶关学院学报 |
2006年第1期 |
51 |
试论扬雄赋的模拟与转型 |
陈恩维 |
中国韵文学刊 |
2003年第2期 |
52 |
王维〈送邢桂州〉写作年代补证 |
陈恩维 |
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02年第4期 |
53 |
先唐诔文的体式演变 |
陈恩维 |
贵州教育学院学报 |
2002年第1期 |
54 |
论中古〈拟古诗〉的传统与新变 |
陈恩维 |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 |
2002第1期 |
55 |
论汉魏时期咏史诗的发展历程 |
陈恩维 |
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00第4期 |
56 |
江淹,〈杂体诗〉的方法论意义——兼驳〈杂体诗〉“非其本色”说 |
陈恩维 |
佛山科技学院学报 |
2006年第3期 |
57 |
张衡拟赋与汉赋的递变 |
陈恩维 |
怀化学院学报 |
2006年第3期 |
58 |
中国古代文体学拓展的逻辑 |
陈恩维 |
书目季刊 |
2006年第1期 |
59 |
论汉魏六朝拟作的创造性 |
陈恩维 |
求索 |
2006年第6期 |
60 |
试论模拟与北朝文学的南方化 |
陈恩维 |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 |
2006年第4期 |
61 |
梁廷枏小四梦创作论析 |
陈恩维 |
广东艺术 |
2006年第7期 |
62 |
梁廷楠戏曲理论的生成 |
陈恩维 |
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06年第3期 |
63 |
传家衣钵到先生——梁廷枏和他的家族 |
陈恩维 |
岭南文史 |
2007年第1期 |
64 |
梁廷枏暨第六届中国散曲研讨会综述 |
万伟成 贺仁智 |
文学遗产 |
2003年 |
65 |
《论语古解》简论 |
贺仁智 |
梁廷枏暨第六届中国散曲研讨会论文集 |
2003年12月 |
66 |
梁廷柟年谱简编 |
吴宝祥 |
佛山科技学院 |
2002年4期 |
68 |
论元散曲中的前代文人形象 |
田欣欣 |
韶关学院学报 |
2004.10 |
69 |
李慈铭山水田园诗论析 |
田欣欣 |
暨南学报 |
1996.4 |
70 |
谈新世纪的中国古代文学教学 |
田欣欣 |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 |
2001.增2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