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课堂教案 |
|
|
|
发布人:admin 时间:2016-12-29 已被浏览 35 次
|
|
第二编 秦汉文学
概况
短暂的秦朝文学成就相当有限。
汉代的文学成就主要是赋、散文、乐府和五言诗歌。
赋是最具代表性的汉代文体;以司马迁《史记》、班固《汉书》为代表的历史散文,被看作是中国古典散文的典范,对史传文学产生重大影响;汉乐府民歌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以《古诗十九首》为代表的五言诗,标志着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
第一章 秦代文学
第一节 概况 秦朝文学成就相当有限,秦政权没有为文学提供适于成长的土壤。
第二节 李斯的散文
李斯是秦时最有成就的文学家,其散文以《谏逐客书》为代表。
第二章汉赋
第一节 汉赋的起源
第二节 汉赋的几种不同的形式及其阶段
骚体赋、散体大赋、抒情言志赋等,其文体特点以及流行的时期。
第三节 汉赋重要作家
一 枚乘 《七发》
二 司马相如 《子虚赋》、《上林赋》
三 扬雄 《甘泉赋》、《河东赋》、《校猎赋》、《长杨赋》
四 班固 《两都赋》
五 张衡《二京赋》、《归田赋》
第四节 汉赋的文学史地位
一 散体大赋的政教功能与美学价值之间的矛盾
对它的社会评价 关于“劝百讽一”。
二 汉赋的美学意义
1 汉赋高度的修辞意识与修辞技巧。
2对汉文字的审美效果的充分发挥。
第三章 汉代政论散文
贾谊是汉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 贾谊的论说散文以《过秦论》最著名 此外,贾谊的《陈政事疏》和《论积贮疏》也是两篇极为优秀的论说散文。
晁错的《论贵贮疏》、邹阳和枚乘的两篇《上书谏吴王》,也是汉初论说文中历来为人传诵的名篇。
第四章 司马迁与《史记》
第一节司马迁与《史记》的成书
一 司马迁的生平和《史记》的成书过程
司马迁的家世、教育。
二《史记》的体例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以写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代大约三千年间的历史。全书分12本纪、10表、8书、30世家、70列传几部分。
第二节《史记》的思想内容
《史记》是司马迁以“不虚美,不隐恶”、“扬善贬恶”的史家实录精神写就的。它如实记录了上古到汉各阶层不同地位、不同职业人物的生平活动,内容极为丰富生动,具有鲜明的倾向性。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明确的写作目的,就使其区别于单纯的历史记录和整理。
第三节 《史记》的文学成就
一 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
二 叙事和场面描写
三 浓郁的抒情性。
四 刚柔相济,以刚为主的艺术风格。
五 结构和语言
第四节 《史记》对后世的影响
第五章 《汉书》
第一节 班固与《汉书》
一 班固的生平与《汉书》的写作
二 《汉书》的特点及其历史地位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汉书》整齐了纪传体史书的形式,并开创了后来相沿不替的断代史体例。班固使司马迁首先创设的纪传体更加稳定、完善,从而成为后世正史修撰的唯一模式,长期以来中国史书最为经典的形式。
第六章 汉乐府与文人五言诗
汉乐府的概念及其思想内容
一 乐府的概念
二 汉乐府民歌的主要内容
汉乐府民歌继承和发扬了《诗经》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它“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传达了汉代民众的心声,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现实。
汉乐府民歌的艺术成就
以叙事为主,善于剪裁和安排情节,善于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来刻划人物的性格特征,语言朴素自然,生动活泼。句式上打破《诗经》的四言,以杂言为主,逐渐趋于五言。
《陌上桑》和《孔雀东南飞》
文人五言诗
一 五言诗的起源
二《古诗十九首》的思想内容
1游子思妇的离别相思之苦
2宦途失意者的伤时失志之悲 。
三《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
1长于抒情,其情感真挚而富于概括性。
2情景、物我交融,构成浑然优美的艺术境界。
3语言浅近自然而又工整细致。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