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详细介绍 |
|
|
|
|
|
谢中元 副研究员
谢中元,男,1979年生,湖北宜昌枝江人,中共党员。曾任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文学院辅导员、学工办主任。现为佛山岭南文化研究院专职教师。2006年7月毕业于暨南大学文艺学专业,获文学硕士学位;2013年9月至今在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攻读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专业博士研究生。
出版著作 《走向“后申遗时期”的佛山非遗传承与保护研究》(27万字),独著,中山大学出版社2015年 《何燕剪纸艺术》,独立编著,岭南美术出版社2016年4月 《岭南文化书系-行花街》(15.4万字),第一作者编著,暨南大学出版社2011年 《佛山饮食文化》,参著,世界图书出版广东有限公司2012年 《广东地域文化传承与研究》,副主编,暨南大学出版社2016年
主要论文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米提斯”及其传承难题,学术论坛(CSSCI、中文核心),2014.12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机会主义批判,探索与争鸣(CSSCI、中文核心),2014.3 (人大复印资料《文化研究》2014年第7期全文转载) 城镇化进程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新探,理论导刊(中文核心),2015.1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核心价值观传播,四川戏剧(中文核心),2015.10 从乡俗到非遗:佛山“官窑生菜会”的传承、衍变与再生,文化遗产(CSSCI),2015.4 佛山非遗“龙舟说唱”的活态传承与保护研究,文化遗产(CSSCI),2014.2 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新农村建设关联研究述评,广西社会科学(CSSCI、中文核心),2014.2 “非物质文化遗产电影”论析,电影文学(中文核心),2013.3 映现与隐寓-《红楼梦》诗词对于形象建构的功能解析,名作欣赏(中文核心),2012.5 《诗》“经”化与“文”化的文本探源,名作欣赏(中文核心),2011.1 《三峡好人》:民间姿态下的反三峡与反好人,电影文学(中文核心),2007.6 存在之思与诗性之思的双重抵达.海南大学学报(CSSCI),2007.1 论古史辨以歌谣释诗经的动因与诗学意义.海南大学学报(CSSCI),2006,1
科研课题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地方历史文化特色项目“国家级非遗‘佛山十番’抢救性挖掘整理研究”,编号GD16DL17,主持,经费4万; 2010年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传统手工艺类非遗的生产性保护实践及其绩效评价研究——以佛山为例”(批准号:10YJCZH008),第二参与,经费7万; 2014年广东省青年创新人才类项目“佛山龙舟制作技艺的抢救调查与研究”, 主持,经费1.5万; 2016年佛山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何燕剪纸艺术研究”, 主持,经费0.8万; 2014年佛山人文著作资助出版项目“佛山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研究”, 主持,经费6万; 2013年度佛山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佛山濒危非遗龙舟说唱的传承与保护研究”, 主持,经费0.4万; 2013年广东省广府文化研究基地自主招标课题项目“佛山非遗龙舟说唱研究,主持,经费0.3万; 2012年度佛山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佛山彩灯的生产性保护实践及其绩效评估研究” ,主持; 2014年佛山岭南文化研究院年度招标重点课题“民俗表演视野中的广东醒狮及其传承研究”, 主持,经费3万; 承担政府及企业事业单位委托项目10多项。
获奖情况 论文《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校美育中的价值参与》获全国艺术教育科研论文三等奖,2015.3 论文《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核心价值观传播》获广东省社科学术年会一等奖,2015.10 论文《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校美育中的价值参与》获广东省艺术教育科研论文一等奖,2014.12 论文《讽荔之外:谭莹<岭南荔枝词>的岭南风情》获广东省写作学会2010-2013年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2013.11 论文《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佛山生态文明建设》获佛山市委宣传部、佛山市社科联、《佛山日报》联合主办的佛山市庆国庆六十周年理论征文一等奖,2009.9 主持教研项目获佛科院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12年 |
|
|
|
|
|
|